
南京是中國曆史上的十朝古都和著名的文化名城;也是記載中國革命史冊之地;更是日本侵略者踐踏、蹂躪、奴役的屈辱之地。南京山水林城相映成趣、景色壯麗而秀美,頗多景點,發展到今天,豈止十大景點。今天的南京,獨好的風景最是令人流連忘返、迷人不知歸回的
홍콩지도地方。
要說旅遊南京,那秦淮風光,石城風景;兩湖,湯山,老山;夫子廟,珍珠泉,金牛湖等都可不遊不覽。唯有鐘山中山陵,孫中山紀念館,日本侵略者南京大屠殺的紀念館,是必須去好好瞻仰的地方,遊覽鐘山,睹物思人,崇敬國父,感慨萬千,“革命尚未成功,同志仍須努力”,偉大的政治家、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,那“天下為公”的博大胸襟,永遠激勵著我們這些後代。還有偉人毛澤東,以無產階級革命家雄才大略的氣魄,用激揚的文字,寫下了指點江山的詩作,更使人油然而生崇敬之感;帝國日寇,殺我同胞,萬人坑中,堆堆白骨,目不慘睹。南京大屠殺,三十多萬同胞的身家性命倒在侵略者的屠刀之下,血海深仇怎麼不叫人怒火中燒,永世銘記呢。
鐘山為南京群山之首,戰國時名金陵山,漢代時叫鐘山,東晉時稱紫金山。因山有紫色頁岩,遠望山頂,紫雲繚繞,莽莽巨龍,蜿蜒逶迤,氣勢磅礴,雄偉壯麗。奇山麗水,南京古城,相得益彰,渾然一體,天然構成了“鐘山龍蟠,石城虎踞”之寶地。中山陵居紫金山的中茅山南坡,前臨萬裏平疇,後擁千丈蒼崖。巍巍鐘山,青松翠柏,浩瀚林海。中山陵前,良久佇立,浮想聯翩,思緒萬千。孫中山先生歸葬南京紫金山是他生前多年的夙願。1912年4月1日,孫中山與衛隊長郭漢章、秘書長胡漢民到紫金山上去打獵,孫中山一槍擊中一只野雞,大家追尋到野雞後,他提議休息片刻。此時,先生信步向山上走去,到現在的
檸檬魚子急救精華面膜中山陵墓地時,四處眺望,極有興致,對隨從的胡、郭二人說:“這裏有山有水,氣象雄偉,與明孝陵有過之而無不及。我死後能葬在這裏就心滿意足了。”說者無意,聽者有心,13年後的1929年6月2日,胡漢民親自操辦,終於實現了先生生前的遺言,就歸葬於鐘山之上了。
佇立巍巍鐘山,自然會想到了新中國誕生前,人民解放軍在三大戰役中接連取得輝煌勝利,以銳不可當、摧枯拉朽的磅礴氣勢直搗南京城。1949年4月,偉人毛澤東滿懷著激情,飽蘸濃濃筆墨,寫下了氣勢恢宏的七律詩《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》:“鐘山風雨起蒼黃,百萬雄師過大江。虎距龍盤今勝昔。天翻地覆慨而慷。宜將剩勇追窮寇,不可沽名學霸王。天若有情天亦老,人間正道是滄桑。”一首膾炙人口,氣勢磅礴,慷慨激揚的詩文,生動描繪了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,將革命進行到底,奪取最後勝利的勃勃雄心。
以沉重的步履走進“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紀念館”,肅穆莊重,悲痛悲憤,心頭燃起,“祭奠廣場”生與死、悲與憤的墓地,同胞遇難,慘慘淒淒,不堪忍睹,侵華日寇,豈敢忘記,雪恥大辱,銘刻在心。列寧說過:“忘記過去,就意味著背叛。”泱泱大國,中國人不會失去民族自尊心,世世代代都不能忘記屈辱的民族之恨,繼承和弘揚先輩遺志,用我們的脊梁與鐵肩,擔當起永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中華民族大任。
前事不忘,後事之師,以史為鑒,繼往開來。在崇敬與憤恨的心情中遊覽南京,我們一定要記住那些“天下為公”的仁人志士和大智若愚者,更要記住那些給中華民族造成深重災難,給中國人民帶來巨大悲痛的日本侵略者和倭寇們。